优惠论坛
标题:
强卖彩票,是慈善在“碰瓷”
[打印本页]
作者:
pixielao
时间:
2011-8-28 11:56
标题:
强卖彩票,是慈善在“碰瓷”
[table=98%]
+ P' u1 j+ d( g& x3 v
[tr][td=1,1,548]邓海建 南京一处居委会要求前来盖章办证的市民先买50元福利彩票,工作人员称自己没义务帮助盖章。对此,南京市秦淮区福利彩票发行办公室解释,因为今年“福彩”销售任务较重,所以他们让社区也承担了一部分的销售任务(8月21日《京华时报》)。 一颗章,50块,没钱买“彩”莫进来。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居委会都“牛气”如此,权力作为“硬通货”的紧俏与硬气足以“一叶知秋”。只能说,此事见证了两个“奇迹”:一是扶危济困的福彩如此“摊派”,还有什么颜面令人信服其公益慈善的属性?二是居委会连公权的边都靠不上,竟然也飘忽着权力通吃的魅影。 福彩为慈善事业做出的贡献,这些年有目共睹,但时有耳闻的“强卖”事件,也令其形象大打折扣:2009年,四川遂宁市城区文成街社区甚至向该辖区低保户销售彩票,称“不买他们的彩票就领不到低保”;今年,除了南京,安徽亳州也在日前飘出了摊派疑云,当地所有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甚至武警、消防、非公有制企业、个体户都“被开展”了一次“福彩一日捐”的活动。 如此“强买强卖”,说得好听点是为了公益,说得客观一点就是慈善利用特权在“碰瓷”。一个公益项目,手段如此强横,实在有违“慈善”之名! 福彩与居委会的联姻,绕不开几个问题:福彩指标是谁下达的?除了南京爆出的居委会强卖丑闻之外,其它地方又是如何“消化”指标的?如果不买彩票、事情办不了,居委会动辄不给居民盖章的“牛气”哪里来的?合理的解释只有两个:一是居委会对待“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摊派工作早就驾轻就熟,监管乏力、投诉失效,小权力自然也就有了大用场;二是公权部门与居委会心照不宣,或者说“摊派福彩”已经成为“规则”,大家睁只眼闭只眼、共同完成“指标”任务。 通过权力通道摊派“福彩”,最好的结果无非就是“抢穷人的钱补贴穷人”。然而整个程序中的暧昧,所谓的公益与慈善,也许只能算是个不靠谱的传说。 失范的权力,在福彩的强买强卖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这究竟是权力在“义务演出”,还是在“高价走穴”?[/td][td=1,2,27][/td][/tr]
# Z0 ^$ U+ G# @% c- o
[/table]
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http://tcelue.co/)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