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近期发布的新一代量子晶片Willow,引发了科技界和比特币社区的广泛关注。该晶片突破了量子计算的关键瓶颈,拥有105个量子位元,可以在短短5分钟内完成传统计算机需要10亿年才能解决的复杂运算。这一成果被誉为量子计算领域的里程碑,但也伴随着对加密货币安全性的担忧。
[attach]4795983[/attach]
量子计算的强大能力来源于其特殊的算法,如Shor算法,可以从公钥推导出私钥。这对早期采用“Pay-to-Public-Key(P2PK)”格式的比特币地址构成了重大威胁。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比特币创造者中本聪所拥有的约100万枚比特币正是以这种格式存放。相比之下,现代主流的“Pay-to-Public-Key-Hash(P2PKH)”格式通过对公钥进行哈希处理,能够更有效地防御量子攻击。P2PK格式的设计在比特币早期并没有问题,因为当时破解公钥在技术上几乎不可能。然而,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进步,这一早期设计的漏洞逐渐显现出来。Ava Labs创始人Emin Gün Sirer指出,目前量子计算尚不足以对比特币构成实质性威胁。主要原因在于,量子攻击需要在交易过程中抓住极短的时间窗口来破解公钥。例如,在比特币网络中,攻击者需要在交易发起后、区块链确认前的5到30分钟内完成攻击。
然而,对于中本聪早期的P2PK地址,情况就显得更复杂了。这些地址的公钥是长期暴露的,因此攻击者拥有足够时间进行破解。为应对这一潜在威胁,Emin Gün Sirer提议冻结使用P2PK格式的比特币地址,包括中本聪的比特币。这一建议的核心目的是保护比特币网络的整体安全,避免量子计算可能带来的重大损失。然而,这种举措在比特币社区内可能引发巨大争议。冻结中本聪的比特币是否会破坏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理念?这是社区内最为敏感的问题。比特币的初衷在于创造一个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价值网络,而冻结某些地址显然与这一理念相悖。一些比特币极端主义者可能认为,这样的行动将动摇比特币的根本信念,甚至可能削弱市场对比特币的信任。与此同时,也有支持者认为,面对量子计算的威胁,比特币需要做出技术和规则上的调整,以确保其长期生存。这场关于中本聪比特币命运的讨论,可能成为量子计算时代比特币社区内部的一次重要分歧。- ]/ J. Q/ x3 e7 d! C: b* \6 C6 O
1 b$ z& v& ]5 {. a6 \, Y
量子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是对比特币安全性的挑战,也提醒着加密社区需要积极应对潜在威胁。中本聪的比特币或许是第一块被波及的“多米诺骨牌”,但如何在保持去中心化的基础上平衡技术演进与网络安全,才是比特币未来能否继续引领加密货币行业的关键。在量子计算的大幕徐徐拉开之际,比特币社区或许需要的不仅仅是争论,而是找到一条让技术与理念并行的创新之路。【12BET】旋转大礼,大奖轻松拿!一键参与,瓜分700万元人民币奖金!无限次免费旋转,机会多多,乐趣无穷!快来挑战你的好运,11月1日至11月30日,属于你的幸运时刻就在眼前!
点击了解更多详情: 【12BET】旋转大礼
1 d5 |5 g* r# p1 c( A0 X x8 ?3 ^天策-瑶娥 发表于 2024-12-13 01:235 M Y! x0 x6 W+ K5 o* F1 V
这么复杂的计算,我是不会看得懂得了
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https://tcelue.co/)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