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g9 w5 @# H . x% i2 b9 ?: ~ 稳定币作为新型基础设施,若能大规模发展,将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多方面、深层次的影响,这其中既有对传统金融模式的优化,又有突破传统框架带来的新的风险和隐患。具体来看: ) `; M* G$ r7 V7 S$ N6 c# H. ] - F" V5 h( {1 l h* y6 w7 \ 第一,稳定币作为支付工具,具备便捷、高效、低成本等特点,尤其适用于跨境支付。全球跨境支付长期以来依托于基于SWIFT的传统银行电汇体系,该模式下,商业银行在境外代理银行开立清算账户,再基于SWIFT通道发送跨境报文,随后再借助境外代理行的支付清算体系完成跨境资金支付清算[8],其中SWIFT作为金融资讯传输系统、主要负责信息流的传递、不处理资金流。然而,传统的跨境支付体系长期受困于相对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对比之下我们认为稳定币基于其“信息流和资金流合一”的特性,在跨境支付中的效率和成本优势得以充分体现:一是提升交易速度,稳定币基于区块链“点对点”交易特性,区别于传统体系下的多重代理银行环节,稳定币支付可缩减中间环节、实现近乎瞬时到账、支持7x24小时交易,有助于提升支付效率;二是降低支付成本,传统跨境支付由于其高度中心化基础设施造成垄断、流程复杂冗长、合规成本层层转嫁等因素,成本相对较高,而稳定币由于其数字经济特性使得手续费低,同时当前处于发展初期、稳定币市场竞争相对充分,有利于实现低成本的跨境支付。: j+ g I0 I9 F
( E8 l, k# E# l* Q2 F; b 需要注意的是,稳定币在跨境支付的高效率更多体现在链上通道的资金传输,但当前上下链仍面临一定问题。如若将稳定币支付类比为一种“稳定币三明治”架构(Stablecoin Sandwich)[9],那么稳定币基于区块链的特性或使其“三明治”中间部分的效率及价值更高、即对传统资金传输通道的替代效应更强,然而“三明治”两端仍面临一定难处、即仍较为依赖传统的金融支付体系。一方面,跨境资金流动性管理存在难点,稳定币支付可实现与各国货币的自由兑换,且不同地域间可实现更快速高效的转账,为资本流动管制带来了一定难度。另一方面,稳定币和法币间的兑换仍有成本(即on-ramp和off-ramp),尤其对于部分发达国家之间的跨境支付,稳定币与法币间的兑换成本甚至高于传统银行外汇市场直接兑换的成本[10],在此情形下,稳定币的速度优势和成本效率优势或受到一定影响。6 {* y$ a. W, F, u2 E& ^! A
: j' W0 x6 p: M 此外,相比于跨境支付场景,本土支付场景中稳定币的优势并不明显。例如,国内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已形成较强的网络效应和规模经济,具有在位者先发优势,互联网钱包的便捷度及其基础设施的完善度均较难替代;而海外在Apple Pay/PayPal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外,传统的银行卡依托于其积分/信用体系等优势也有较强的用户依赖,同时Visa/MasterCard等卡组织/清算网络亦较为高效。从支付的便捷程度和安全性来看,我们认为,在同一货币区内,稳定币或并不具备明显优势,其降低成本及提升效率的潜力仍然更聚焦在跨境支付上。就好比旅客虽乘坐稳定币这架“超音速客机”抵达机场,但落地后仍需选择打车,使用电子钱包或银行卡完成最后一公里。 # b; W" q$ t0 k- I0 t) O1 R8 A& b2 {) w V7 U, h
第二,稳定币助力拓展服务覆盖面、提升金融普惠性,尤其在新兴市场,正日益被用作储蓄工具。依托技术赋能,稳定币致力于改善金融可获得性,尤其是在零售金融场景中,主要体现在:一是降低金融准入门槛、提升金融包容性,世界银行数据统计,全球仍有约13亿成年人尚无银行账户(Unbanked population)[11],尤其是在部分发展天朝家和偏远地区,传统金融体系相对不发达,稳定币给予他们一个更便捷获得金融服务的渠道。二是服务于居民财富保值、尤其是作用于高通胀经济体中的资产避险,如在高通胀的土耳其、阿根廷等国,其持有加密货币的人口占比均接近20%、远超全球平均的7%、且其加密货币交易多是通过稳定币完成[12];对于非洲、东南亚、拉美等部分高通胀地区而言,由于稳定币币值相对稳定的特性、可用于保值和交换,稳定币正日益被用作储蓄手段,成为对抗本地通胀和货币贬值的重要工具。5 ~; t2 D9 B/ }5 D. [; Q; [* f* O